本馆动态

滕王阁姚棻楹联的是与非

  • 发布时间:2022-03-23
  • 浏览次数:1929


    2016910日的《安庆晚报》,发表了拙文“发现姚觐阊”。以文为媒,我结识了姚觐阊的六世孙姚氏兄弟。他们对桐城麻溪姚氏的沿革虽然没有考证,却提供了一条信息。二十年前,他们路过南昌,在刚刚恢复开放的滕王阁上,发现了七世祖姚棻题写的楹联。不过事隔日久,他们记不清楹联的内容了。

    安庆的文史爱好者,在搜集本地名胜楹联时,做了大量的著录。然而安庆历史名人在他乡异地留存的佳句,则着墨不多。于是,对姚氏兄弟这段不完整的回忆,我还是有了兴趣。

   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,因初唐诗人王勃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而流芳百世。互联网上,随手就能点击到滕王阁楹联的记载,姚氏兄弟提及的姚棻楹联,毫无悬念的参列其中。欣喜之余,我却发现了一处蹊跷。原来网上每幅楹联的后面,都注明了作者姓名,惟有姚棻(号铁松)的楹联,后面却添了附注:知府李其宴(字春园)为姚棻作。照此说来,姚棻只是挂名者,并不拥有此联的“著作权”。另有《卑劣抚台姚铁松,抢夺名联贻笑柄》一文,紧随其后,以咄咄之势,描述了滕王阁的一段旧闻:

    刚刚履新的江西巡抚姚棻,在南昌知府李春园的陪同下,游览滕王阁。姚棻在阁中诸多楹联、匾额、碑刻中,相中了一块“旧人仙馆”四字匾额。驻足一看,竟是属下李春园所书。自古官大一级压死人,姚棻厚着脸皮提议:“春园啊,你把这块匾额摘下来,换成我的名字吧”。李春园不甘拱手相让,遂虚与委蛇:“承蒙抚台大人相中,属下理当从命。只是此匾悬挂多时,众人皆知。如果改换落款,恐失抚台大人的颜面”。不肯善罢甘休的姚棻又生一计:“你为我撰写一联,撰得好,既废前议。不合我意,休怪我夺人之美”。才华横溢的李春园,双袖后挽,面对西山与江水,遥望蓝天及碧云,脱口而出:

       我辈复登临,目极湖山千里而外

       奇文共欣赏,人在水天一色之中

    姚棻闻声,连连叫好。赶紧命工匠精心制作,堂而皇之的署上姚棻大名,挂在了滕王阁上。不过,后人重建时,则恢复为李春园所作,公正地还了庐山真面目。这真是:诚挚为官才是真,巧取豪夺强留名。他日识破真面目,笑煞赣江两岸人。

  这段文字,如行云流水,把个欺名盗世的姚棻,勾勒得惟妙惟肖。可是细一思量,就发现了此中的疏漏。其一,姚棻是安庆桐城人,此文却把他写成山西侯马人,显然作者对姚棻缺乏基本的认知;其二,把刘坤一、李文田说成姚棻的前任,姚棻生于1726年,卒于1801年。而刘坤一生于1830年,李文田则生于1834年。作者不求甚解,为我们唱了一出“大清”版的关公战秦琼。再读后文:

 上联出自孟浩然的《与诸子登岘山》,撷其中“江山留胜迹,我辈复登临”一句,再取韩愈《新修滕王阁记》中“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,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”之意,剪辑而成;下联则把陶渊明《移居二首》中“奇文共欣赏”和王勃《滕王阁序》中“秋水共长天一色”,加以糅合。

这一段溯本追原,倒也顺理成章。不过,前文的张冠李戴,让我不再盲目采信。我便顺“联”摸瓜,找到《古今联语汇选》一书,发现了这副楹联的出处:

 南昌滕王阁大门,有一匾云“仙人旧馆”,闽省李春园太守其宴所题。姚铁松中丞棻初莅任,见匾极称赏,尝向太守乞此匾改题己名,太守不可,乃语太守曰:“匾不见让,须为我别撰一联,如不佳,仍须让匾也。”太守于次日,即呈联句云“我辈复登临,目极湖山千里而外;奇文共欣赏,人在水天一色之中。”上联用韩昌黎记语,下联用王子安序语也。

果不其然,前文假《古今联语汇选》之载,用添盐加醋、移花接木之法,编造了一篇“二手”文章,再用哗众取宠的标题,以夺人眼球。不过,前文虽不足徵信,而《古今联语汇选》中,姚棻巧取豪夺的劣迹倒也“确凿”。那么《古今联语汇选》,是怎样的一本书呢?

《古今联语汇选》分初级、二集、三集、四集、补编共十七册,于1918--1922年间,由上海商务印书馆陆续发行,成为明、清、民初以来,规模最大的对联选集,在我国楹联史上有着很高的权威。细读编者胡君复的自序,得知胡君复在编纂过程中,曾“调查书籍三四十种,共得三千五百余联”。至于事实考订,“间采前人之说,或参己意,用醒眉目”。那么,《古今联语汇选》中的姚棻之载,究竟是编者的“己意”,还是“采前人之说”呢?胡君复没有说明,我一时也无从考证。

2016年岁末,牛松胜老师到懒悟艺术馆观展。牛老师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员,作品多次获全国大奖。牛老师在懒悟艺术馆的《培原讲坛》上,主讲过“安庆地方名胜楹联赏析”。我借机讨教,牛老师建议我读一读梁章钜的《楹联丛话》。于是,我搬来《楹联丛话》,在其卷六胜迹部分,找到了姚棻和李春园的楹联过节。原来,胡君复《古今联语汇选》的姚棻之载,是“采前人之说”,这个“前人之说”就是梁章钜的《楹联丛话》,梁章钜才是姚棻之载的始作俑者。

 “冤有头,债有主”,我不再理会“标题党”的张冠李戴,也不再纠结胡君复的“采前人之说”,倒要和嘉庆七年的(1802)进士、官居两江总督的封疆大臣、有楹壇泰斗之称的梁章钜较真一番。

    就功名而言,李春园止步会试,仅为举人,而姚棻经院试、乡试、会试、殿试,高中乾隆二十六年(1761)二甲六名进士,成了“天子门生”。按现在的网络语言,姚棻就是一路通关的“学霸”;就著述而言,姚棻著有《蒙求草》《铁松随笔》《别音正讹》《焚余草》《读管易窥》《宦辙检存》《居官要语》《训子录》等,而李春园仅涉滕王阁楹联,除梁章钜《楹联丛话》之外,再无他载。我们不能说进士一定比举人水平高,但姚棻饱读诗书,是当之无愧的举人魁首。

姚棻(1725--1801)字香茝,号铁松,安庆府桐城人。少年时就学怀宁逸圃书塾,其课艺不仅得到师长的奖许,并为同辈作为范文争相持去。姚棻就读敬敷书院时,《可也简》一文,曾获附课第一名。姚棻由县令、知府、按察使,一直做到贵州、云南、江西、福建四省巡抚,算得上满清王朝的肱股之臣。姚棻的族弟,就是桐城派三祖之一的姚鼐。姚鼐为族兄姚棻写过《闻香茝兄擢广东按察使寄二十韵》《家铁松中丞七十寿序》,两人还共同主持了《桐城麻溪姚氏宗谱》的纂修。

    嘉庆十九年(1814),徐璈主编桐城地方诗歌总集《桐旧集》,收录姚棻诗作2首。民国时,庐江陈诗的《皖雅初集》,也收录了姚棻的诗作。楹联大家白启寰先生说,能诗者必善联。姚棻早岁在武昌任上,就自撰一联:“笔下留有余地步,胸中养无限天机”。一席余地,一下子就参透了老庄哲学的天机 ,其境界远高于滕王阁那幅应景的集联。实在不明白,文治皆擅的封疆大吏姚棻,何至于弃官之尊而乞于属下?实在不明白,出身书香世家、著述等身的梁章钜,何以将姚棻的原创楹联,硬生生的扯上李春园!除了梁章钜与李春园同为闽人外,难有它解!

2017年春节假期,我坐大巴赶到南昌,一口气直奔滕王阁。遗憾的是,寻到顶层也未见着姚棻的踪迹。悻悻然出门时,才发现急着登楼,偏偏漏了第一层。我急不可耐的重新登临,在第一层坐南面江的抱柱上,发现了款署清姚棻撰,江西书法大家陶博吾书写的楹联:

       我辈复登临,目极湖山千里而外

       奇文共欣赏,人在水天一色之中

  欣喜之余,我在旁边的服务部里,购得一册《滕王阁史话》,在楹联一章里,清晰的标明此联为姚棻所撰,而于李春园无涉。据《滕王阁史话》记载,滕王阁在历史上屡毁屡建,但历代重修重建的记文是严谨完善的。1989年的第二十九次修复,并没有采信坊间传说而改弦更张,既彰显了历史的本来面目,也还了230年前的姚棻,这位江西最高行政长官的一份清白。我赶紧在楹联前留影,并第一时间微信给了和我一样关注先贤、关注楹联的姚氏兄弟。